“有点像在研学的过程中筹备这个片子,”王崑琳导演谈及为期一周的导师课很兴奋,“在每位导师上完课后,跟他们一对一交流,他们会给出一些很明确、很有建设性的意见,再回来改本子。像滚雪球一样,一点一点往前走,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筹备过程。”
可能性比结果更重要
短片创造营是一个逼着灵感迸发的地方。从写到拍,是对导演从把控故事到展现视听调度的全面考验。限时创作,让一切努力都聚焦在一件事上,本身就足够热血。
终极路演就是创造营的验收时刻。
“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完成到这个程度,已经非常出乎意料了。”几乎所有评委老师都与张吃鱼导演一样对五位导演的短片感到“惊喜”。
在科幻电影创造营,探讨什么是科幻电影,以及如何做好科幻电影同时发生。创投会产业沙龙上,各位评委老师更细致地讨论了如何选择适合改编的科幻IP,以及各自对科幻感的理解。
“大胆改编”,是几位评委老师不约而同认可的特质。田里导演更提出“粉碎性改编”的说法,建议在进行IP改编时,一定要大胆,要找到属于导演的东西。《灵魂出租车》就凭借大胆的改编令评委老师记忆深刻。
科幻创作的独特性,决定了它有一些不同于现实语境下剧情片的创作要求。“拿简单的道具来说,如果我们拍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,你想要一个水壶,分分钟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水壶。但是当你拍科幻的时候,任何一个道具都得提前准备,因为它取决于你所设计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样的。如果真的随便拿了小卖部买的一个水壶,放到刚才任何一个片子里它就立刻跳(戏)了。《云爱人》的道具就用得很好。”张吃鱼表示。
《云爱人》拍摄现场
这也是曾令导演邓迪头疼的地方。“如果这个道具没及时拿到,我们可能就得用小爱同学了。”邓迪团队构思了一款名为“Us”的AI产品,通过揭露AI和积分功能的设计,表达虚拟世界中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之间的冲突。
在《云爱人》开机前5天,这个道具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数。“情感沟通是需要被链接的,我们在设计道具的时候从尺寸以及人物视线多方考虑,选择了一款可便携的模型样式。科幻电影的核心道具必须有自己的特点,才能让观众更进入情境。我们让产品设计师先进行3D建模,再给打印好的模型喷漆,为了增加声音的呼吸感,还在里面放了可调节的灯。”恰恰是这个立体钻石形AI产品的设计,让作品有了科幻感。